深圳佳丽百花楼论坛官网,广州一品香茶楼论坛51,广州高端喝茶工作室

首页 > 专题 > 2025 > 第七届文明城市宣传巡礼 >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 正文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 南安市梅山镇埔仔村:“文明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解码
来源:泉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5-08-18 责任编辑:程兴华 林杰

  年来,泉州市各地在文明村镇创建中携手发力,实施“一村一亮点、一镇一品牌”工程,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温暖田间地头,家风家训滋养乡邻睦里……融合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文明风尚已然融入泉州城乡居民的生活日常。让我们走进这些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了解其文明创建之路,探寻其文明培育轨迹,发现其文明实践之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南安市梅山镇埔仔村 

南安市梅山镇

  在南安市梅山镇,青山环抱、碧水相依的埔仔村宛如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这里民风淳朴,底蕴深厚,原名 “埔紫”,因水田中紫萍繁茂而得名。全村 1100 户、3782 位村民世代耕耘于此,共同守护着这座拥有 70 余年历史的传统村落。

  近年来,埔仔村锚定 “全国文明村” 创建目标,深耕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与产业富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果,埔仔村先后荣获 “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泉州十佳综治中心”“南安市和谐村” 等多个荣誉。

  在探索乡村振兴发展之策上,埔仔村通过实践给出了一个新答案——一套植根本土、运转有序的 “文明治理模式”,是实现乡村长效发展的核心密码。埔仔村通过打造“硬件升级、规则优化、应用激活、效能释放”四大核心模块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文明治理模式”,成功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解码”。

  硬件升级:

  打造文明实践的“有形载体”

埔仔村“一站式”服务矩阵

  埔仔村将阵地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硬支撑”,因地制宜的规划构建多元文化空间。20余栋荒废古大厝改建成移风易俗宣传新阵地,移风易俗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婚丧嫁娶新规范、文明公约,潜移默化引导村民行为;孝子为母修缮的“段姑阁”,成为家风传承的重要场所。此外,禁毒主题公园、口袋公园、埔紫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设施相继建成,形成“一站式”服务矩阵。这些文化空间不仅是村容村貌的“面子”,更是文明实践的“里子”——年均开展120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图书阅览室、综合文化中心转型为村民的“精神驿站”,法治教育、家风传承在此落地生根。

  规则优化:

  破除陈规陋习的“新风革命”

“好婆媳”“好媳妇”评选及奖金助学仪式

  以“破旧立新”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转变。在宗族祖厝推行“集体公办+精简贡品”节庆祭祀模式,十年实践节省开支超百万元,贡品量缩减80%,既减轻村民负担又增强凝聚力,该制度现已纳入村规民约体系;同步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细则,废除撒纸钱等陋习,年均节约30万元注入村慈善基金,累计资助困难学子127人次,其中9人考入重点院校。村规民约体系不断完善,乡风监督队、文明家庭和身边好人评选等机制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守护者”。反对封建迷信、抵制赌博酗酒共识逐步形成,新风正气蔚然成风。

  应用激活:

  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

暑期活动营

“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元宵”主题活动

  注重以实践育人、以活动聚心,构建全民参与的文明生态。组建“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互助团”等9支志愿队伍,年均开展助老扶弱、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超1000小时。创新“埔仔文化季”品牌,举办“埔仔风尚 全民运动”“村民才艺表演”“夜间灯光秀”等活动,搭建村民展示自我的乡村大舞台;开设“道德讲堂”“‘大手牵小手,共筑中国梦’暑期活动营”等,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围绕“我在中心(所、站)过佳节”活动,元宵灯会、非遗手工制作等特色活动,吸引超万人次参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交融,村民的获得感与归属感显著增强。

  效能释放:

  绘就文明与发展的“共生画卷”

  将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提升。一方面,实施“绿色家园”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美丽庭院工程,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升至75%,吸引乡贤投资超1000万元;另一方面,盘活700亩耕地,培育“正鑫农场”“忠远种养场”“埔仔村葡萄园”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转包”“合作社”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坚实的经济基础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引入的辣椒种植产业带动80余名村民就业,至2024年人均增收3.6万元;深挖传统民俗文化,修复埔仔民俗馆变身“农家博物馆”,馆内陈列蓑衣、水车等农耕器具30余件,年均举办“民俗文化体验日”活动10余场。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汇聚乡贤“贤智、贤治、贤行”,培育乡贤28名,带头示范,整合资源,助力推进各项事业,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吸引新时代高素质农民返乡,为乡村注入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相关报道
中共泉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泉州文明网版权所有
东南网 技术支持
京ICP备10031449号
投稿邮箱:qzwmw13@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化县| 太保市| 彰化市| 邵阳县| 凌源市| 汉源县| 阿克苏市| 广宁县| 刚察县| 泾阳县| 龙门县| 喀喇| 若尔盖县| 黑山县| 崇州市| 成安县| 祁东县| 凤庆县| 宜宾市| 资兴市| 福建省| 九台市| 维西| 比如县| 屯昌县| 七台河市| 名山县| 连江县| 卓尼县| 广饶县| 玉田县| 鄢陵县| 报价| 措美县| 丰台区| 呼玛县| 长寿区| 潮安县| 兴文县| 义马市|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