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泉州市各地在文明村镇创建中携手发力,实施“一村一亮点、一镇一品牌”工程,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温暖田间地头,家风家训滋养乡邻睦里……融合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文明风尚已然融入泉州城乡居民的生活日常。让我们走进这些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了解其文明创建之路,探寻其文明培育轨迹,发现其文明实践之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南安市梅山镇格内村

在梅山镇东南部,格内村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山水画卷。4.2平方公里的版图上,7个自然村与15个村民小组错落有致,3700余位常住村民同800多位外来居民和睦共生,129名党员如红色引擎驱动着这片热土的文明进程。格内村交通路网四通八达,省道215线横贯村北,国省纵三线穿境而过,密如蛛网的乡村水泥路勾勒出与外界相连的便捷脉络。
这座镶嵌在山水之间的村落,既保留着传统古村的质朴韵味,又焕发着新时代文明的蓬勃生机。近年来,格内村锚定“全国文明村”创建目标,执五色之笔,用红笔勾勒思想引领、绿笔描摹生态画卷、金笔书写产业振兴、蓝笔深耕文明实践、橙笔传递民生温度,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与文明创建的融合发展之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泉州双拥先进单位”“南安市和谐村”等多项荣誉。
红笔铸魂领航思想引领
筑牢文明创建 “主心骨”

开设“文明家风课”
格内村始终将思想引领作为文明创建的核心驱动力,以 “红色笔触”勾勒乡村振兴的精神底色。村党支部创新推行 “1+6+N”党建工作法,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主题党日+文明实践”融合行动。党员带头投身志愿服务、矛盾调解、困难帮扶等“为民办实事”项目,问题办结率超95%,让红色旗帜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听老党员讲故事”品牌活动,以鲜活叙事传递党的政策与核心价值观;开设“文明家风课”,通过家风故事宣讲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在思想浸润中,全村凝聚起“崇德向善、共建家园” 的集体共识,使红色信仰真正成为文明创建进程中的“导航灯塔”,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绿笔擘画生态宜居画卷
铺展文明和谐 “风景画”
格内村始终践行生态优先理念,以“绿色笔触”擘画生态宜居新图景,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答卷。近年来,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精雕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硬化村道畅通脉络,安装太阳能路灯点亮乡野,改造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分类站,筑牢生态基底。其中,雨污分流工程成效显著,污水收集率突破90%;自来水系统全面升级,水质检测100%达标,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格内村村道
在生态共建中,通过“庭院美化行动”,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20户“美丽庭院”脱颖而出,成为乡村微景观典范。同时,村道两侧绿化工程有序推进,绿植覆盖率跃升至70%,形成一路一景的生态廊道。此外,依托闲置空地匠心打造“江滨小区”与“白鹤寨休闲健身公园”,巧妙融入本地石材、竹木等自然元素,塑造特色景观,日均吸引500余名村民前来休闲漫步。如今的格内村,春赏繁花似锦,夏闻蝉鸣悠悠,秋观稻浪金黄,四季皆景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绿色已深深融入乡村文明肌理。
金笔赋能产业融合振兴
铺就共同富裕“金色大道”
格内村紧握产业振兴这把 “金色钥匙”,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文化赋能创新、治理协同推进,全面解锁村民致富新路径。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精准锚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菜苗、地瓜等特色种植业。从田间地头的精心培育,到市场渠道的积极开拓,不仅采用传统批发模式稳固基础,还主动拥抱直销新业态,将优质农产品销往各地,年产值一举突破200万元,让“土里生金”从愿景变为现实,实实在在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同时,深挖闽南文化底蕴,打造格内商住街,既满足村民日常消费需求,又拓宽多元增收渠道。在2003年,格内村便前瞻性布局,建成“格内工业项目区”,吸引轻工、化工、建材、家私、针织等40余家企业入驻,培育5家规上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如今,产业振兴成果斐然,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2亿元,年创税收超3000万元,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金色大道”正越走越宽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蓝笔聚力文明实践创新
积分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波”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格内村以“蓝色”创新为引擎,激活村民参与文明创建的内生动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夕阳红”“巾帼队”等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助农帮扶等民生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100场次,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在全村的全域覆盖。同时,以村史馆、农家书屋为阵地,举办“道德讲堂”“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宣讲,累计吸引8000余人次踊跃参与,让文明理念在宣讲实践中浸润人心、落地生根。
2020年,以南安市热心公益的村民“兰姐”之名,创立全市首家积分超市——“兰姐积分超市”。通过构建精细化的积分管理制度,将卫生评比、村规民约遵守、文明行为践行等纳入积分体系,村民凭借日常善举积累积分,可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此外,设立“红黑榜”,每月公示家庭文明建设成效,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2024年,这一激励机制成效显著:全村369人获得积分奖励,35户家庭荣膺“文明家庭”称号,5位村民获评“最美志愿者”。积分榜单上跃动的数字,犹如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蓝色动力波”,持续推动文明乡风建设迈向新高度。
橙笔绘就基层治理引擎
勾勒民生幸福“暖心卷”

“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主题活动
格内村紧扣“橙色民生”主线,以“法治护航、服务增效” 为双引擎,绘就温暖人心的基层治理新画卷。在梅山司法所专业指导下,格内村深耕法治建设,依托 村民议事厅”“法律明白人”等平台,年均高效调解纠纷30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法治之光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在便民服务领域,格内村整合辖区资源,精心打造“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体,将医疗健康、教育咨询、养老助残等民生服务融为一体。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爱心义剪等惠民活动。创新推行“网格代办员”制度,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各类事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打造“青少年活动基地”,开设非遗传承、科创实践等特色兴趣课堂,为孩子们搭建起探索知识、传承文化的成长舞台。格内村高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健身公园等阵地,并组建广场舞队、南音社等文艺团队,围绕“我在中心(所、站)过佳节、传文化”“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年均举办文化演出、非遗展演等活动12场,惠及群众超万人次。从法治保障到便民服务,从成长关怀到文化浸润,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汇聚成村民触手可及的“微幸福”,让格内村的文明底色更加温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