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至11日,福建省文明乡风建设现场交流活动在漳州市长泰区举行。作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试点市,泉州市以“千年海丝文脉”为底色,携非遗文创产品与文明实践成果亮相,通过非遗文创展示、传承人现场讲解、沉浸式文化体验等形式,生动呈现泉州文明乡风建设成效。

活动现场
在文明市集展区,蟳埔女习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丽泳身着蟳埔女服饰,向与会人员介绍泉州非遗与文明乡风融合的创新实践。她以非遗技艺为载体,串联起一幅幅文明乡风画卷:晋江剪纸花灯以“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为主题,用光影传递移风易俗主张;德化白瓷《捶背侍亲》瓷塑定格孝道场景,倡导“厚养薄葬”新风;南安石制婚书以砖雕技艺镌刻“和谐和美”的时代祝福,成为婚俗改革的文化信物;泉港福船,象征着泉港人以文明为帆,以开拓为桨,在城乡文明融合的航道上奋勇前行;石狮创作的“敢拼”“敢赢”“敢闯”“敢当”城市IP,传递开放包容、诚信守礼的现代城市风尚;台商投资区“帆影”木雕,致敬泉州作为海丝起点的荣光,象征着文明乡风扬帆远航。

南安石制婚书

石狮城市IP
非遗技艺与文明理念深度融合的文创产品则令人耳目一新:洛江“十音铜锣”将党的理论宣讲融入传统曲目,让文明理念“声”入人心;鲤城珠绣以彩珠亮片刻画文明实践志愿者IP,展现新时代文明风采;“惠女劳作”文创讲述惠安女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带动旅游经济;安溪藤编诠释了“勤劳致富”的乡风内涵;永春纸织画以经纬交织的工艺编织出乡村治理“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的美岭精神。

鲤城珠绣

永春纸织画
在座谈交流会上,泉州石狮市作为典型代表发言,重点分享了“文明实践积分制”的创新实践。石狮依托“i石狮”智慧平台,将群众践行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商品、服务或礼遇,形成“德者有得”的正向激励。2023年全域推行以来,累计认证人数达8.1万余人,积分超870万分,覆盖超市、理发店等216家商户。其中,灵秀镇以“积分换幼儿园入学资格”“免费参观海丝馆”等特色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湖滨街道创新“积分换电动车充电卡”,让文明行为融入日常生活。石狮的实践印证了泉州“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文明实践路径,通过机制创新,将移风易俗与民生需求结合,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作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试点市,近年来,泉州以非遗活化、祠堂转型、机制创新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协同发展的文明乡风建设之路。如,引导符合“四有”建设标准的宗祠申报家风家训馆,设立移风易俗专题展示区;丰泽区北峰街道将宗祠“议事厅”作为乡村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泉港区前欧村建设共享联合宗祠遏制丧事大操大办;鲤城区浮桥街道“公妈厅”合并释放公共空间,推动祭祀习俗简化;泉港区通过“百寿宴·洗脚礼”传承孝老美德……这些实践不仅守护了文化根脉,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育了文明新风。据悉,《泉州市:活化祠堂载体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入选全国移风易俗优秀创新案例,《泉州市:“四项机制”破解城乡文明融合密码》及《泉州市鲤城区浮桥街道:破陈规立新风——城乡接合部移风易俗的“浮桥三治”实践》等案例入选2025年福建省文明乡风建设优秀创新案例。
从传承非遗薪火到祠堂议事的现代转型,从积分制的精准激励到城乡融合发展新路,泉州正以非遗为笔、文明为墨,绘就一幅文明乡风新画卷。泉州将持续以非遗活化传承守护文化根脉,以创新文明实践培育时代新风,让千年海丝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泉州文明网 张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