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泉州市各地在文明村镇创建中携手发力,实施“一村一亮点、一镇一品牌”工程,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温暖田间地头,家风家训滋养乡邻睦里……融合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文明风尚已然融入泉州城乡居民的生活日常。让我们走进这些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了解其文明创建之路,探寻其文明培育轨迹,发现其文明实践之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南安市美林街道溪一村

初夏时节,走进溪一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文化墙上的文明标语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绘制出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溪一村位于省道308复线边上,美林街道西北部,溪北公路贯穿全境,地理交通优越。村庄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73人,该村先后获评“福建省级信用村”“福建省级文明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今年5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溪一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如今,这个工业强村,以"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走出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融共生的发展之路。
打造宜居乡村,绘就文明底色

溪一村一隅,全村无裸房
溪一村以“环境整治”打基础,提升村庄“外在颜值”,为文明乡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载体。2023年以来,先后共投入800多万元完成主干道沥青路改造、全村裸房整治、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处理建设、篮球场和公厕改造以及新安装路灯130多盏等,形成公厕、垃圾、污水管护等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2024年起,开展主干道两侧景观文化提升和村庄“四旁”绿化整治,建设美丽庭院,已全面完成裸房整治工作,先后被评为“南安市石结构改造试点村”“南安市裸房整治试点村”。
2024年全村网络监控系统的升级与治安巡防体系的完善,为乡村装上“智慧防护网”与“人文安全锁”—— 通过26个路口高清监控的全域覆盖,实现对村容村貌、公共秩序的可视化守护,让垃圾乱倒、设施损坏等不文明现象无所遁形;同时配备2名专职治安巡防队员开展日常巡逻工作,不仅可以及时劝阻占道堆物、邻里纠纷等动态问题,还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文化浸润民心,融入百姓生活

60周岁以上老人集体生日会
溪一村以 “文化引领” 塑魂,提升村民 “内在气质”,为文明乡风建设厚植文化土壤。近年来,坚持 “小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将文明创建融入村民日常生活,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宣讲、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鼓励村民参与文明乡风建设,推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持续开展道德讲堂、模范事迹展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并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年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超50场次。

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文艺活动

村规民约学习会
此外,村委会还成立红白理事会,将反对铺张浪费、抵制高价彩礼等条款纳入村规民约,挖掘和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2024年以来,全村累计简办红白事20余场,节约开支超50万元。
文明乡风引领振兴,文明成果惠及民生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溪一村坚持 “精神富” 与 “口袋富” 同步推进,构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促共进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邻里议事室、红色读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多功能空间。2024年针对性开展电商运营、种养殖技术、视频剪辑等5场技能培训,助力村民掌握增收本领。在产业发展上,村委会依托山水资源与生态优势,一方面培育种养殖大户、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种植等新兴业态,吸引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办农家乐、农产品直播间等,带动村民年均增收2000元;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经营激活集体经济,202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3.9万元。
如今的溪一村,以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滋养精神家园,实现 “产业账本” 与 “文明账本” 同步增厚。这种 “产业强村” 与 “文明铸魂” 的同频共振,正让发展成果如春日细雨般浸润村民生活。

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荣誉是起点,文明无止境。站在新的起点,溪一村将持续深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培育向上向善时代新风,让文明乡风浸润乡村沃土、良好家风滋养千家万户,凝聚起共建共享的精神力量,为文明村创建注入不竭动力,在新征程上绘就乡村振兴的文明新篇。(南安市美林街道溪一村、文明南安、泉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