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泉州市新认定命名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15个,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30个。近年来,全市各地在文明村镇创建中携手发力,实施“一村一亮点、一镇一品牌”工程,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温暖田间地头,家风家训滋养乡邻睦里……融合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文明风尚已然融入泉州城乡居民的生活日常。让我们走进这些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了解其文明创建之路,探寻其文明培育轨迹,发现其文明实践之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南安市九都镇新东村
走进新东村,一幅宁静秀美的山水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开。周边绿植环绕,生机盎然,错落有致的民居点缀湖畔,道路蜿蜒延伸,大片清澈的湖泊如明镜般镶嵌其中,映照出村民们幸福的生活。
新东村位于九都镇中心地带,毗邻山美水库,处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东与罗东高塘一山之隔,西至湖光水秀的山美水库,全国美丽公路县道X325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383户1314人。作为库区移民村,新东村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光荣的移民历史。
近年来,新东村坚持“内外兼修”,不断在村庄建设、基层治理、文明建设中出实招、见实效,和美乡村画卷正在新东村徐徐铺展。村集体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福建省文明村”“南安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南安市和谐村”等荣誉称号。
以“村庄建设”为笔,增“颜值”绘就和美乡村

移民文化广场
文体活动中心
房前屋后皆是风景,和美乡村入画来。新东村充分利用库区移民的后发优势,通过各方筹资,并争取各级补助资金,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了道路、桥梁、沟渠整治、水利、电力、移民文化广场等13项基础设施工程,新建“党建+”邻里中心1000多平方米,全村主干道全部硬化,配套安装路灯60多盏,建成综合文体活动中心1处、村民健身活动场所3处、休闲漫道1.2公里、卫生厕所等多个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打牢了新东村创建全国文明村的基础。同时,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村集体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巩固,建立完善“大扫除、卫生区、值日生”长效机制,通过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新东村逐步蜕变为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中心村。
以“文明实践”为笔,提“气质”引领文明风尚
“强国复兴有我”宣传教育活动
“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过中秋”南音表演
文明实践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近年来,新东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弘扬文明新风尚。聚焦思想引领,吸纳党员干部、高层次人才组建理论宣讲团,以“理论+文艺”“政策+案例”等形式,每年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等党的创新理论、移风易俗、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强国复兴有我”等各类主题宣讲40多场次,累计覆盖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农村群众等各类群体1万余人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深入基层、入脑入心。同时,拓展“我在中心(所、站)过佳节”主题活动,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趣味运动会、非遗体验、南音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节日成为凝聚民心、弘扬新风的文化纽带。
以“文旅融合”为笔,升“品质”丰富精神生活
“扬文明新风 展巾帼风采”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
“村BA”篮球竞技
新东村拥有深厚且独具魅力的库区移民文化,一张极具潜力的“文化牌”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磅礴的“正能量”。新东村聚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政府搭台、社会主体支撑、群众参与等形式,挖掘库区移民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探索打造串联攀岩运动、移民文化、低空经济、生态知识等九都要素的户外体育研学线路,吸引广大游客、群众开展实践打卡超1000次。近年来,成功举办“村BA”、“村GAME”金铲铲竞技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协办“扬文明新风 展巾帼风采”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CCTV《乡村大舞台》、南安市文旅大会、山美生活节、泉州首届户外运动嘉年华等大型活动,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群众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经受文明的洗礼。(南安市九都镇、文明南安、泉州文明网)